首页 | 新闻报道 | 通知公告 | 先进典型 | 文明创建 | 文明实践 | 文明风尚 | 未成年人 | 公益广告
站内检索
现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文明网中国好人
雷锋精神在青海 活跃在街道社区的“雷锋”身影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14-03-02 09:32:01
编辑:朵海平

  青海新闻网讯

  在西宁市的街道社区,在我们身边,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积极投身各项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扶贫助困、公益事业、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文明创建等各个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们中有公务员、工程师、教师、记者、学生、工人、农民、家庭主妇,他们有着共同的信念,在无私奉献中展现文明风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普遍认可。

  他们就是西宁市志愿者团队。截至去年年底,西宁市累计注册各类志愿者10万余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2%,并形成了以青年为主要力量的多元化志愿服务队伍格局。

  1995年,共青团西宁市委组建了西宁市首个专业性、规范性、非营利性的地方性志愿者组织——志愿者协会,开始探索在青年中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而在民间,一批“草根”志愿者团队也悄然兴起,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弱势群体,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

  三年前,循化撒拉族自治县5岁的小女孩马玉花在家门口玩耍时,被一辆农用车压断双腿,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马玉花的母亲远走他乡,父亲也离开了家,马玉花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生活贫苦。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夏都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多方奔走,先后为马玉花募捐到4万余元善款和一部轮椅。中心主任谢廷成告诉记者,今年夏天,他们还要为马玉花募捐并安装一双假肢,用来改善孩子今后的生活,他们对马玉花的关注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志愿者丁东生从小失去父母,在成长过程中,他得到了身边很多人的帮助。备受感动的丁东生便立志,也要尽自己毕生的能力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于是,在物业公司工作的他一有时间就会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

  青海大学大二学生张学祥来自湟中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同学褚维煜一同在网络上加入了星火公益志愿者团队,在广场募捐,帮助残疾人、老年人及贫困群众,团队的一次次公益活动让张学祥感到十分充实,他用自己的感受动员身边的人参与公益事业。

  在我们身边,像谢廷成、丁东生、张学祥、褚维煜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很多……

  近几年,伴随着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西宁市的志愿服务事业也发生了变化。西宁市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韩丽梅告诉记者,西宁市志愿者协会和各级志愿者组织以党政中心工作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领域,紧紧围绕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文明创建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已从单项活动拓展到系列服务,从组织引领主导深化到个人主动追求,从以团员青年为主转变为各年龄段、各行业、各界爱心人士广泛参与,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不断涌现,志愿服务力量也逐渐壮大。

  志愿者们与优抚对象、孤寡老人、孤残人士、特殊青少年群体等结成长期服务对子,不定期地上门为服务对象提供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志愿服务,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进行情感沟通和精神抚慰,使志愿者活动成为社会服务和管理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逐渐成为各类社会群体特别是青年人主动追求的一种社会风尚,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内容的志愿服务精神逐渐成为志愿者实现人生价值、推动社会进步的文明标尺。(作者:苑玉虹)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助人为乐”恰如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从小到大不论是在家庭还是课堂,我们常常接受和传播着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将它的芬芳融入到学雷锋的行动里。

  现在社会上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个例时有出现:老人跌倒无人扶,小悦悦受伤无人救……这些虽然不足以代表整个社会的道德现状,但还是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可当我们扪心自问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危难面前,只有施以援手我们心里才会真的感到快乐,相反必然会难过。当我们以冷静的眼光审视现实,会发现,我省涌现的干赤、李加才让、罗加扎特、韩文林等道德模范,长期“助人为乐”,引领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助人越多,手中的芳香越醇厚,当助人为乐变成众人的习惯,和谐社会就会香满天下。(作者:赵 睿)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报道之一:“爱心妈妈”:传递爱的正能量
[02月28日]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手相牵 与爱同行——青海油田36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基层
[02月28日]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点滴爱心传递道德力量
[02月27日]
 
主办: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 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七一路346号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青ICP备19000163号-7
扫 码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