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欢迎您进入青海文明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 文明青海 | 文明创建 | 青海好人 | 未成年人 | 志愿服务 | 我们的节日 | 新书架 | 礼仪学校 | 通知公告 | 资料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青海新闻网 青海文明网文明青海 →正文
让“最美家庭”遍布大美青海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7-12-20 10:01:24
编辑: 孔令磊

  读《家训 家规 家事》一书有感

  王国生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中华民族重家教、守家训、振家风的优良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传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是中华民族一个独特的精神标识。翻开《家训家规家事》一书,首先看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作为此书的开篇,“讲话”让我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总书记那浓浓的家国情怀。“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三个注重”是总书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国家治理的高度而作出的规律性阐述,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遵循和理论指导。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记载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其中,既有朱子家训里一粥一饭的朴素亲和,也有朱自清笔下父亲背影里的脉脉含情,还有岳母刺字中彰显的家国大义……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使得家、国的内涵也在传承中不断得以丰富。适应形势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多年以来,省妇联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钩沉和搜寻群众中发生的家教家风故事,并把它们汇编成书。他们无疑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书中涉及的家庭,来自不同行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其中,有书写高原爱情传奇的张西亭一家,有在艰难竭蹶中始终不离不弃的吴锦娟一家,有面对困难坚韧顽强愈挫愈勇的张桂兰一家,有心存善良大爱无疆的肖玉平一家,等等。他们的故事平凡而感人,他们的事迹微小却温暖,他们是和谐大家庭中最具活力的文明细胞,他们是让人不能不油然而生敬意的兄弟姐妹。这些美好家庭的故事平凡而感人,闪耀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代风尚。读着他们的故事,体味他们的情感,我的思绪不由得被拉回到几十年前。那时候,家中最大的规矩就体现在饭桌上,长辈不落坐,我们是不能坐的,长辈不举筷,我们是不能先动筷子的。这一切,都被视作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会遵守这不成文的规矩,自觉自愿地去做自己应该做也能够做的事情。家人之间相亲相爱,邻里之间相互帮扶,和谐友善、其情殷殷、其乐融融。诸如此类的事,说来很小却蕴含着大道理。尽管当时不大理解,但一路走来,这些习惯却自然而然地融汇于心,以至受益终生。这样一想,就越发觉得眼前这本书的有益和可贵。

  家是国之根本,治家方能治国。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只有每个家庭都释放出清雅和睦的正能量,整个社会才会充满爱与美,才能和谐稳定发展。树立好家规,传播好家训,传承好家风,是我们每一个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我们要从书中那些朴实无华的事迹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让榜样的光芒,照亮我们追随美丽的行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时期,深化家庭文明创建,既是我们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共享美好生活的落脚点。我相信,家庭文明创建活动的持续开展,必将使我们不断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创造出民富国强的美好生活,用千千万万个家庭幸福梦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感悟最美家庭 传递幸福真谛

  作为青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的一名采编播人员,从2014年起,我以现场主持人的身份,参与了广泛开展的和谐文明家庭创建和寻找“最美家庭”活动。2017年岁末,省委宣传部、省妇联编辑出版了《家训家规家事》一书,这是在历年出版《家和万事兴》和《家庭家教家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之后,再一次以普通家庭和群众为主角推出的第三部家庭故事汇丛书。书中选取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户家庭,平凡、普通,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轰轰烈烈,然而,平凡感动心灵,真实涌动深情。

  省委书记王国生在阅读《家训家规家事》后,结合对书中故事的感想和对家庭生活的回忆专门撰文,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国生书记列举家庭用餐规矩,从家庭小事引申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个人家庭生活的切身感受,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对家庭每个成员懂规矩、知礼节、传家风的深刻意义,国生书记对我省家庭文明建设给予高度关注、寄以希望,充分体现了对全省城乡家庭的亲切关怀,为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树立好家规,传播好家训,传承好家风,是我们每一个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王书记的有感而发,无不充盈着对家庭文明建设的殷切期望和祝福,也化作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和社会的一分子,要用最朴素的心灵、最真挚的情怀、最无华的行动去做最朴实的事,自觉地担当起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最美家庭,带给我们来自内心深处长久的震撼与激荡。很荣幸,这一次,我担任了《家训家规家事》一书中部分家庭故事的配音工作。在话筒前讲述他们的故事,时而的会心微笑是我感同身受幸福的滋味;而那掩不住的热泪,也是我随主人公虽历经坎坷却永不言弃的感动常在。我要感谢他们,让我能以仰视的角度和崇敬的心情,去播撒、去传递那些洋溢在身边的正能量。让我们阅读、聆听这些最美典型的故事,学习他们的上善若水,牢记王国生书记的殷切期望,让榜样的光华,照亮青海大地、高原儿女追寻幸福的行程。(作者:段涛)

  用爱扬起生命的风帆——肖玉平家庭

  这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丈夫肖玉平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副局长,妻子韩英是玉树藏族自治州红旗小学的一名教师,他们拥有一儿一女,家庭和谐幸福。肖玉平和妻子,用爱诠释了美好家庭的真谛,用真情书写了无悔的人生。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和谐家庭的乐章,扬起了美好家庭的风帆。

  2010年9月16日,为转移安置玉树地震灾区最后一批学生前往海东市各县学校及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地就读,肖玉平从玉树乘车赶往西宁,当车行至湟源县小高陵附近时,与正要调头逆转的一辆大型农用车迎面相撞,致两车油箱损坏起火,肖玉平头面部、四肢躯干45%的皮肤被烧伤,烧伤程度达Ⅲ级,在重症监护室整整昏迷了4个月。妻子韩英天天守候在他的身边,在他耳边不停地给他讲生活中的往事,鼓励他树立信心,战胜病痛,顽强与病魔作斗争,120多天以后,在妻子的亲切呼唤声中,丈夫睁开了眼睛,妻子眼中也露出了浅浅的笑容,医生都说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点亮了生命的明灯。肖玉平先后做了38次大的全麻手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饭要人喂,衣服要人穿,走路要人扶,每天都离不开药,这七年多来,妻子一天也没有离开过肖玉平,肖玉平感动地说,撞车没有被烧死是他的运气,娶了妻子韩英才是他的福气。

  自肖玉平和韩英结婚以来,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热爱高原教育的男子汉将自己的吃穿用度节省下来去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让他们能有学上,上好学。当自己有限的工资不能满足资助贫困学生的需要时,他便动员自己的朋友、亲戚及社会爱心人士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助困扶贫,可他从来不主动跟人说起资助贫困学生的事情。这些年来,他共资助过十几名贫困家庭的孩子,有的还被他收养在自己家里,视如己出,全力帮扶。他还为许多孤儿建立了资助网络,使多名孤儿得到了资助,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了生命的光华。

  爱的担当如春风般温暖——张桂兰家庭

  丈夫吴元新家中有七个弟兄,他排老六,最小的吴元林先天性重度智障、高位瘫痪,老五吴元寿由于儿时患了小儿麻痹症没及时治疗,导致右腿残疾。吴元林和吴元寿一直未婚,和张桂兰夫妇住在一起。2006年,张桂兰婆婆因病离开了人世,那时张桂兰夫妻俩已经育有一男一女。张桂兰知道,家中两个儿女,需要她;家里的活,需要她;重度智障、高位瘫痪的小叔子和右腿残疾的大伯哥,需要她;丈夫更是需要她。她深知这副担子的分量,可毅然决然地担起了这副重担。

  张桂兰悉心照料着一家老小,生活虽然艰难,但她还是尽最大努力把生活调剂得好一些,让家人吃饱吃好。每次割了肉、买了稀罕东西,她和丈夫都舍不得多吃一口。

  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伺候小叔子,上厕所、换衣服、洗脸,忙完又去生火做饭,等孩子上学、丈夫去干活后,她又忙着打扫房间。晚上,她总是先照料小叔子睡后再去休息。而她自己,无论再忙再累,都及时为大伯哥和小叔子把衣服洗干净,催促丈夫带小叔子去理发。小叔子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的,头发理得整整齐齐的。

  吴元林今年四十多岁,一年四季瘫痪在床,由于智力发育问题至今不能开口说话,一天三顿饭,都是她做好后喂他吃。吴元林就像个孩子有时不吃饭,有时爱发小脾气,每当这时,张桂兰就耐心地连劝带哄,直到小叔子吃完才放心。吴元林还有个流口水的毛病,张桂兰就随身准备了一条毛巾帮他拭去嘴角的口水。有时由于忙于家务,无法待在吴元林身边照看他,张桂兰就做了一个护襟,以免他在冬天弄湿衣物得病。

  最让人费心的是经济问题。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家里的开支也越来越大。儿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她知道应该给孩子多加些营养,可她却舍不得。孩子们穿的衣服、学习用品都比别人家的孩子差,为此,她对孩子们有着深深的愧疚。然而,幸运之神并没有格外垂青这位善良、坚强的女人。2011年6月,更大的灾难降临到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丈夫因胃糜烂住进了医院,这对原本就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治疗花去2000多元,而家中一年收入才有5000多元。虽然生活捉襟见肘,但张桂兰硬是咬着牙,再次迎接了命运对她的挑战。

  在张桂兰的精心照料下,一家人生活得有滋有味,丈夫吴元新说:“桂兰是我的好媳妇,是好人,好人有好报呀!”张桂兰的儿女也在她的感染下,十分尊重孝敬叔叔和大伯。张桂兰以前孝顺婆婆,现在爱护小叔子,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张桂兰的事迹在周边村庄广为传颂。她总是说:“我知道有些人不认同,觉得我不值得去做,但我只是个普通人,做的也只是每个儿媳都应该做的分内事,只要能让小叔子健健康康地活着,一家六口人平安无事,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十六年用真情 坚强守护丈夫——吴锦娟家庭

  吴锦娟是湟中县鲁沙尔镇西村的一位普通村民。16年来她用真心真情坚强地照顾高位截瘫的丈夫。

  16年,可以让一棵小苗枝叶繁茂,也可以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长成翩翩少年,而吴锦娟用时间支撑多舛的命运。现在人们流行用女汉子、女强人来形容女人的坚强或成功,这些字眼却不足以形容吴锦娟,用她丈夫的话说:好老婆堪比娘。

  清晨,吴锦娟一如往常地给丈夫赵隆明喂早饭。卧床16年的赵隆明轻声与妻子说着话,他久病的身躯虽出现萎缩,但精神状态尚好。在赵隆明心中,妻子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病中的自己,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同样,妻子16年的辛苦付出,也让他于心不忍。如果没有妻子的悉心照顾,他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所以,他经常告诉妻子,如果哪一天他去世,劝妻子不要哭,因为她为自己付出的已经够多了。

  23年前,吴锦娟和赵隆明结婚,有了一对儿女,日子虽然有些紧巴,但男主人勤劳,女主人贤惠,生活充满了欢乐。然而,2001年10月,赵隆明被自家的牛顶成重伤,又因错误的处置方式,不幸造成高位截瘫。那年,赵隆明34岁,吴锦娟35岁,女儿4岁,儿子只有8个月大。家里的主劳力瘫痪,整个家庭顿时塌了天,来不及考量今后生计的艰辛,她便毅然承担起了所有的重担。从此,吴锦娟家里家外忙得脚不着地,去田里干活,中间要回家好几趟,给丈夫喂饭,接大小便,翻身,晚上还要按摩丈夫的腿脚。儿子尚幼,她端一碗饭给丈夫喂一口,再给儿子喂一口。16年来,她咽下眼泪,收起心酸,无怨无悔照顾瘫痪的丈夫,抚养儿女。曾有人劝她再找个好人家,她没有这样做,她压根儿就没想过要抛弃丈夫和孩子另找人家。吴锦娟少年时失去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与自己一样成为没人照顾的孤儿。她还有过一段婚姻,前夫因车祸瘫痪,她伺候了5年后去世。而现在的家,夫妻和睦,孩子可爱,就是再难她也要支撑下去。

  “自从嫁到赵家,公婆、丈夫都对她很好,丈夫勤快能干又顾家,不赌博、不抽烟、不喝酒,几乎没有一点不良嗜好,她心里特别满足,丈夫是她的精神支柱,只要他活着一天,我就觉得自己就是有家、有爱的女人。”吴锦娟说。

  照顾瘫痪的丈夫,最难的是帮丈夫解大小便,她几乎整夜都不能合眼,时刻注意着丈夫的动向,及时清理排泄物。现在,因为家的0.33公顷农田全部被征用,为了补贴家用,她搞生猪养殖。这样,她就能一直在家照顾丈夫,还能有一些收入。吴锦娟坚强面对生活,善待家人,十几年的坚持赢得了邻居的称赞。西村的群众都说16年的坚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一个女人,吴锦娟可以用伟大来形容。

  高原上的爱情传奇——张西亭家庭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风雨同舟,真情款款。张西亭在西宁市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他有一个特殊的幸福家庭,曾经的嫂子现在是他的贤内助,曾经的侄子、侄女现在是他的儿子和女儿。儿子是他哥哥的,女儿是他哥哥在20年前拾来的弃婴,两个孩子现已工作。但就是这些普通、平淡、曲折、真实的生活,对于他来说却是最美的人生。

  在他18岁那年,嫂子嫁入他们家,虽然嫂子眼睛残疾,却有着青海媳妇的贤惠,照顾他的父母和哥哥。嫂子对哥哥(盲人)、母亲无微不至、细心体贴的照顾,赢得了左邻右舍的夸赞。随着张西亭母亲病情的日渐加重,嫂子每餐都是亲手喂饭。1993年,母亲在嫂子的怀中离开了他们。1997年,哥哥给病人出诊,在回家的途中,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生命。原本幸福完整的家被拆散了,他们全家人每天都沉浸在痛苦和忧伤中。为了撑起这个家,家人帮助嫂子开了一个小卖店,这一开就是19年。嫂子除了要照看小卖店,还要照顾家、照顾孩子、照顾他的父亲,她的孝心在社区传为佳话,也给张西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嫂子是他心中最值得尊敬的女人。

  2003年冬天,一场大病差点让嫂子倒下,张西亭深夜2点背起嫂子送到医院,连夜做了手术,保住了她的生命。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嫂子,他的眼湿润了,他深深的思虑:谁是她的依靠?他开始质问自己,嫂子为了这个家付出的太多太多,他决定为她和孩子撑起这个家,把孩子缺失的爱填补完整。在嫂子住院期间,他还是她的“小叔子”,他为她端屎端尿,寸步不离地照顾着。张西亭告诉我们,即便是为她端屎端尿都无法回报她为全家人付出的辛劳。嫂子大他6岁,当时嫂子拒绝这段姻缘,看到嫂子和孩子没了依靠,张西亭一直在家里扮演着“丈夫”“父亲”的角色,帮着做家务、接送孩子上下学,渐渐的他们的心融到了一起,他们组成了新家庭,没放一挂鞭炮,没办一桌酒席,至今连一张像样的“全家福”都没有。但他们这个家用心编织着爱,充满了和谐、幸福和激情。

  他常说:“爱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爱就是爱人如己,与亲人和睦相处、与周围邻舍相敬如宾”。平常的日子里,再晚妻子也等他回家一起吃饭,她总说:“家里就这几个人,一顿饭还要分开吃,多冷清,等你回来一起吃,才有家的味道”。看似普普通通的几句话,却让张西亭心里充满了感激和甘甜。他的家庭始终洋溢着浓厚的互敬、互爱、互助的和谐氛围。

  真心待人是他们家的处世态度,他的妻子经常主动帮助小区的残疾人、照顾放学后进不了家门写作业的孩子们,邻居有些事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他们都会热心帮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一份力量。

  培养孩子成长,他不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他们独立、自理的能力和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在孩子上高中时曾给他写过一封信,字里行间,透露出孩子的乖巧和懂事。如今,孩子们也经常与他沟通工作能力提升、人际关系处理等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把做合格党员的要求融入家庭文化建设,自觉立好家规、正好家风、处好家事、管好家人。自己率先垂范,做清澈家风的“领跑者”,赢得家人的尊敬、支持和信赖。

  他希望两个孩子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希望妻子失去光明的那只眼睛重见光明,看到完整的色彩和天空。他希望自己活得真实,活得踏实,尽自己绵薄之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弘扬正能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添光加彩!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文明青海 更多>>
·五万元失而复得 市民感谢好心人
·西宁市300户家庭被命名表彰
·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风采:苏吉滩,一个充...
·身边的感动:用爱浇灌希望的花朵
·【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风采】红星照耀文明...
青海好人 更多>>
  位于乐都区境内南部的瞿昙镇,除了小故宫之称的藏传佛教寺院瞿昙寺,还有历史悠久的药草台寺、瞿昙三洞(...[ 详细 ]
·公交司机拾金不昧
·爱心人士张海生为社区好人送好报
·文明新风沐高原——第三届“玉树好人”...
文明创建 更多>>
·文明新风滋润心田
·一个全国文明村的“绿色力量”
·西宁市规建项目建立绿色准入机制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西宁市首条公...
·省总工会部署开展2018年“两节”送温暖...
未成年人建设 更多>>
·水井巷社区儿童之家免费开放
·平衡车进校园 小学生健体魄
·西宁市图书馆少儿分馆落户祁连路小学
·海东深化教研教改提升育人质量
·齐心协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文明风采 更多>>
幸福村庄 文明新风
【精神文明建设...
着力实现“四个...
"启明公益万里行...
友情链接→
中国文明网
中央外宣办
中国未成年人网
青海新闻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
青海科协网
青海人才网
青海经济信息网
主办:青海省委宣传部 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