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欢迎您进入青海文明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 文明青海 | 文明创建 | 青海好人 | 未成年人 | 志愿服务 | 我们的节日 | 新书架 | 礼仪学校 | 通知公告 | 资料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青海新闻网 青海文明网文明青海 →正文
文明实践+媒体融合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西宁市大通县积极打造“两个中心”工作纪实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4-07 10:36:27
编辑: 孔令磊

大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在戴家村宣讲一号文件。

志愿者在制作抗疫题材的剪纸。

大通县融媒体中心网络问政工作人员前往物业了解居民反映问题的解决情况。

大通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正在写稿。郑思哲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传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县级融媒体又是党的宣传和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将二者有机结合,让两个中心发挥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线上+线下 触角延展到每一个角落

  “打竹板,响连天,文艺队伍走向前,一号文件说些啥,听我给你来宣传……”3月17日,在大通县长宁镇戴家庄村村委会一楼大厅,隶属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百姓话廊”,同时也是大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艺志愿服务成员之一的李洪盛正在用青海方言曲艺打搅儿,为在座的村民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

  “这是我们县上首次采用文艺宣讲形式,给村民们宣传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大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相金玉说。为了能够以通俗易懂、百姓又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今年的一号文件精神,大通县专门请人为这次宣讲写了唱词,并邀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艺志愿服务人员下乡入村宣讲。同时,全县群众还可以通过县级融媒体“大通融媒”APP在线观看宣讲一号文件的文艺表演,让更多的人借助不同的形式全方位了解政策内涵。

  因疫情防控要求,大规模的人员聚集尽量避免,在此情况下,利用何种手段把一号文件精神传达到基层,传达到每一位村民身边就显得尤为重要。

  好在,大通县已有经验可循。

  今年2月初,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为了能够让百姓第一时间了解疫情防控信息,掌握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大通县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志愿服务人员,通过县融媒体中心的“大通融媒”APP,以花儿、快板、贤孝、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宣传。

  同时,针对农村、城镇小区宣传薄弱的情况,制作15条音频资料,启用村级应急广播(大喇叭)、流动宣传车等开展宣传工作,特别是方言版疫情防控宣传音频,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让“姑舅们、婶婶们……”这样亲切的声音通过广播响彻北川大地。同时,广泛发动写作、美术、剪纸、书法爱好者创作抗疫作品,通过线下结合线上的模式广泛传播,受到百姓们的好评。

  而今,“两个中心”再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把一号文件精神传递到了每一位群众身边。

  大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全国试点,同时大通县又是中宣部重点联系推动的全国59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地区之一,二者融合联动,早已有迹可循。

  “大通融媒”APP涵盖了时政要闻、民生百态、生活服务、融合发布、党建引领、文明实践等23个栏目,其中,文明实践栏目所展现的就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成果。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除了依靠传统线下模式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更借助县融媒中心的传播渠道,利用线上方式延伸宣传触角,让每一百姓都能方便、快捷、及时了解我们文明实践工作的成果。”大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大通县广电局局长李智呈对“两个中心”的结合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在互联网、大数据充斥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当下,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工作与县级融媒体的结合,正是顺应时代需求、百姓需求的必然趋势。

  政务+服务 百姓才是核心

  “我们家的水压已经恢复正常,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3月24日下午,家住大通县中兴佳苑二期的住户马女士高兴地说。

  3月19日,该住户通过大通县融媒体中心网络问政平台反映了自家水压不稳情况,随后,融媒体中心迅速通过互联网渠道第一时间反馈给了相关县级部门,相关部门又及时与小区物业公司沟通,限期5个工作日内解决住户反映的问题。

  24日下午,经过连续几天的调试,水压终于稳定,群众反映的问题也终于得到了解决。

  而与融媒体中心整合的网络问政类似,大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也具备相应的功能。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核心,群众点“单”、中心接“单”、百姓评“单”正是基于这一核心的一个基本运转方式。

  “比如村民有什么志愿服务需求,可以报到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由他们来解决村民的志愿服务需求;如果站、所一级无法解决,就会把这一志愿需求传递给我们中心,由中心的志愿服务队下乡提供志愿服务活动。”李智呈说。

  目前,大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原有志愿服务队伍的基础上,统筹全县各类专业人才资源,按照人员机构设施权属不变、统筹使用的原则,以基层党员干部和各类先进典型人物为重点,积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全县建立志愿服务总队1支,涉及理论宣讲、关爱行动、科普助农、生态保护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志愿服务分队10支,各乡镇志愿服务分队20支,村(社区)志愿服务支队311支。围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工作,开展了“创卫我先行”等系列活动,使志愿服务活动达到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实践效果。

  而大通融媒体中心通过打造“新闻+政务”服务平台,开通网络问政、大通通等便民服务17项,探索整合党政部门信息资源,主动融入政务服务工作,对接政府服务技术平台,形成“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

  拥有相似的功能属性,依托“大通融媒”APP,二者的融合打通了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通过融媒体平台随时随地传播至大通的每一个角落。

  本地+特色 构筑两个中心建设基石

  作为青海地方曲艺西宁贤孝国家级传承人,这还是李洪盛第一次把这一地方曲艺融入到政策宣讲当中。“百姓们还挺喜欢这个模式的,这也给我们的文艺传承和理论宣讲提供了新的路子。”

  青海方言、曲艺表演,在百姓心中就代表着亲切易懂,代表着容易入脑入心,百姓自然愿意接受。

  突出地方特色,就是贴近百姓群众。这是大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两个中心建设发展的依托和基石。

  大通县融媒体中心坚持“两条腿走路”,即在持续推进时政新闻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民生文章,依托“大通融媒”APP牵引媒体功能转型升级为集“权威信息发布、舆论监督问政、沟通民生服务”为一体的融媒体服务平台,架起党和人民群众信息沟通的桥梁,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大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打造“1+6+5+N”的模式,围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六大主题,初步确定了县乡村三级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体育健身服务、“四会”组织服务、矛盾调解服务七大实践平台和乡镇(村、社区)七个必建功能室,并对各乡镇、各村(社区)建设工作进行统一要求,确保全县中心建设工作实现规范化运行。确定了“六传六促”实践内容,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促进全县社会和谐、助推乡风文明的中坚力量。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文明青海 更多>>
·西宁市出台系列社会救助兜底政策
·西宁全方位关爱援鄂医疗队员
·使用公筷公勺正在市民家中盛行
·致敬医护,感谢你们守护生命
·物业好管家 业主贴心人
青海好人 更多>>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2003年4月退休,然而退休后,他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仍然为城市发展和建设呕...[ 详细 ]
·乘车忘戴口罩 好心人及时赠予
·乘客大意丢包 公交司机及时归还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冯桂萍:所...
文明创建 更多>>
·互助农业示范园持续发力
·瞧!好一幅春耕图
·多举措打造宜居宜业魅力柴旦
·社区集中整治辖区环境卫生
·保证清明期间西宁市容环境干净整洁
未成年人建设 更多>>
·海东市检察院出台《未检工作意见》保护...
·我省开展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身份认...
·刘宁在调研小学春季开学准备情况时强调...
·《开学第一课》实现全省网络播出平台全...
·《开学第一课》引发各地师生和家长热议
文明风采 更多>>
最高礼遇迎接英...
一句“欢迎回家...
欢迎英雄回家
致敬!英雄的青...
友情链接→
中国文明网
中央外宣办
中国未成年人网
青海新闻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
青海科协网
青海人才网
青海经济信息网
主办:青海省委宣传部 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