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欢迎您进入青海文明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 文明青海 | 文明创建 | 青海好人 | 未成年人 | 志愿服务 | 我们的节日 | 新书架 | 礼仪学校 | 通知公告 | 资料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青海新闻网 青海文明网文明青海 →正文
敬老、爱老,托起幸福夕阳红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0-10-13 17:21:49
编辑: 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古语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弘扬孝老敬老的社会风尚,离不开“家风”建设,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传播爱老、助老正能量。如今的年迈老者,也曾是意气风发的奋进青年,当年他们壮志凌云,在各自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奋斗,用奉献的家国情怀、踏实的工作态度、过硬的技术专长,成为一代代国家栋梁,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崛起奉献青春和热血。可以说,没有老一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他们渐渐老去,成为需要全社会去照顾、去关爱的一辈人。

  安度晚年老有所养

  养老,一直触动着人们的神经,如何养老,选择怎样的养老方式等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我省于200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至今已十年之久。截至2018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72.6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05% 。呈现四大显著特点,起步晚、进程快,老年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衡,未富先老,少子高龄化显著。而西宁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38.9万人,占全省老年人口数50% ,老龄化趋势明显及农村老年人和贫困老年人较多,老年人饮食问题引起政府的关注。

  2019年,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提升老年人家门口助餐送餐配餐服务质量和水平,西宁市开始建设爱老幸福食堂。 “爱老幸福食堂”作为一项持续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重点民生工程,通过设立中央厨房、幸福食堂、幸福餐桌,打通老年人就餐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自己做一次饭要弄半天,还要经常吃剩菜。现在有这样实惠的营养餐就方便多了。”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西宁市城中区逯家寨“爱老幸福食堂中央厨房”,遇到家住城中区南川西路街道72岁的张大爷前来就餐,他告诉记者,老伴去年去世了,平时孩子们都不在家。

  他自己买菜做饭很麻烦,要么做多了浪费,要么总是要吃剩菜,所以平时他宁愿出去吃盒饭。 “现在好了,我们有了专门的地方吃饭,干净又卫生,而且品质还有保证……”

  午间时分,记者看到,这家最新修建的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爱老食堂十分热闹,赶来尝鲜的老年人接近150多人。

  “ 10块钱就能吃到一顿丰盛、热乎的饭,还可以提前下单,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等待着开饭的魏大爷说: “我是这里的常客了,平时一人独居,经常在外面饭馆吃饭,但毕竟那些饭菜油大料重,常吃了会腻口味,而在这里吃饭,味道跟家里做的一样,又好又卫生,价格又便宜,吃了肠胃也舒服。谢谢政府想着我们老年人,幸福食堂让我们真正感到了幸福……”

  而离西宁90公里的海晏县民政社会福利中心,是全省首个牧区县集敬老、养老、儿童福利、残疾人康复托养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社会福利机构,能满足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需求。

  9月22日,记者在海晏县民政社会福利中心看到,内部设居住室、灶房、餐厅、医疗室、健身房、阅览室、洗浴房、卫生间、工作室等设施。

  早饭过后, 63岁的杨玉英和丈夫马贵章在福利中心里休息,他们一位是社会老人,一位是五保老人,在社会福利中心结缘后,变成了一家人。

  走进杨玉英的“家中”,内部干净整齐,有独立的卫生间,并配有智能呼叫系统等。 “我来福利中心有4年了,老伴儿来这里快9年了,在这里有专职人员照顾我们,吃喝都不愁。”杨玉英笑着拍拍被褥说,连被罩、床单都是3天一换,有专人清洗。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照顾…… ”

  工作人员介绍, “这里整合了残疾人康复托养、敬老、养老、流浪乞讨救助站四大功能,目前福利中心居住着特困集中供养老人、残疾托养老人和社会老人,一共有43人。”十八大以来,我省先后出台了30多个有关养老机构管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农牧区代养服务、医养融合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构架起了养老服务事业的“四梁八柱”。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覆盖率逐年提高,截至目前,全省在建和建成各类养老设施总数为2152个,各类养老服务床位25024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3张。

  安度晚年老有所医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需求在新形势下尤为显得紧迫和重要,怎样让失能、弱能老人在享受养老服务的同时,就近、便利享受医疗保健,让他们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西宁市率先推进“医养结合”,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

  “肩疼吗?” “我就是颈肩不好”……在西宁香格里拉社区的康复间里,青海恒生长者照护服务中心专业按摩师正在为老人们做康复按摩。房间尽头的精神压力调节床上也有老人正在治疗。

  为满足老年人就近看病康复的需求,西宁市探索推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社区护理站的社区“双证双营”服务模式,打通了社区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由政府掏钱购买医疗康复,这让何其昌老人在亲戚朋友面前赞不绝口, “这个中心对我们老年人相当好,来中心后就开始给我做理疗、烤电、按摩,一个礼拜三次到四次,最主要的是来这里一分钱都不要,还照顾得特别好。”

  与何其昌老人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83岁的吴文秀老人,在变天的时候,吴文秀的关节处总是不舒服。不久前,吴文秀在南门体育场锻炼时,看到了新启用的西宁市老年活动中心,走进了解后得知里面能够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康复理疗服务,还请来了专业康复理疗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养生、康复、心理抚慰等服务。自此以后,吴文秀便会每周在这里的养生馆里预约按摩, “我享受到的是老年人的特享待遇。”吴文秀边做按摩,边笑着说。

  “老人在这里得到的不仅是生活上的照顾,而且能够得到定期的医疗检查,生病了也可以得到及时救治,并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照顾,对老人进行康复评估和训练,实现了养老与医疗的融合共赢。”该中心工作人员说。

  在城北区有一个集“医、养、康、护”为一体的养老机构,是青海省养老示范基地,是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城北区民政局等主导建设的公益性、福利性政府项目。

  走进城北区和睦康养园,宽敞的院子,优美的绿化环境,园林式的设计风格让人恍如走进了一座大花园。除了优美的环境,这里专业的医护条件更是让众多老人及家属心动。

  一年前, 76岁的老人刘川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能坐轮椅出行。更加不幸的是,由于摔倒在地,胳膊被摔骨折了。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老人的病情需要长期护理,儿女们只好轮番来照料他。可是因为工作太忙,儿女们也无法随时陪伴在老人身边。

  找一个能悉心照料,并能接受专业训练的康复场所是当务之急。费了不少功夫,儿女们得知城北区有个“医养结合”的和睦康养园,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将老人送到了康养园,没想到短短几周的时间,在护理人员全天候的照料下,老人慢慢能活动了,老人的胳膊能抬起来了,护理人员每天坚持给老人做康复训练,现在老人能自己吃饭了。

  当问及老人是否适应现在的生活时,刘川老人笑着告诉记者,在这里,他住得很安心。 “人老了,各种各样的毛病就找上了门,孩子们将我送到这儿时,我当时心里也有一道坎,害怕孤单也担心自己的身体,每天光知道在床上躺着,连饭也不想吃,心情非常郁闷。

  这时,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打动了我,他们轮番陪在我身边,陪我聊天……不厌其烦地带着我做各种康复训练。你看看,现在我这只手都能活动了,心情也敞亮多了,还交了一些朋友,康复养生交友几不误。”谈起在康养园的日子,刘川感到很满足。

  安度晚年老有所乐

  “最美不过夕阳红”是一幅幅真实的画面。老年秧歌队、夕阳红艺术团、老年曲艺团……从社区到广场、从城市到乡村,西宁市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别开生面、精彩纷呈,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处处洋溢着激情与活力、快乐与温馨。

  “我们团队有20人,都是退休的老年人,以前我们在公园广场跳舞,一直期望有这样的场所,现在都很珍惜这个舞蹈教室,它让我们的老年退休生活更加有味道。”正在通海路街道文成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内的舞蹈室里排练节目的练永红老人告诉记者。

  “我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手工编织、爬山、合唱、跳舞我都参加着呢!社区的活动相当丰富,有啥活动都会及时通知大家。来到社区后,大家能够一起学习、交流,互相帮助,不仅学到了很多东西,还交到了很多朋友,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快乐,经常参加这些活动,身体锻炼好了,心态也感觉年轻了,多有意义的事儿啊!”南山西社区的居民王万珍兴奋地说。

  不仅如此,西宁市还通过新建、改建和整合等途径,增加老年活动设施和场所;继续推动各级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 、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加强老年大学硬件和网络建设,不断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积极创作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增加老年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老年文体教育事业;根据实际开展全市性及地方性老年体育运动会和老年文艺演出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王军说, “我省每年为近32万名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超4亿元。下拨政府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补贴资金678万元,截至8月底累计为全省43.8万人(含特困老年人77417人)提供109.5亿元的意外风险保障。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老年人关爱体系,全面摸排全省留守老年人基础信息数据,推进独居、空巢、留守、失能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老年人定期巡访工作,开展精准关爱服务,目前,纳入系统监管的留守老人近4000人。”

  “咱们赶上了好日子啦!”锅碗交错间, 30多名老人畅谈着生活的喜人变化— —自从村里有了“老年之家”,他们每天上午忙完家里的活儿,总会来到这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饭,大家在一起还能聊聊天、打打牌、下下象棋、跳跳秧歌,老人们的心里别提多美了。

  这是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年家庄村的一个中午的日常。

  年家庄村属浅山地区,耕作土地多为旱地。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 2019年末,共有常住人口174户641人,其中,全村60周岁及以上人口115人。村“老年之家”于2017年3月开始建设,于2018年8月投入运行。 “老年之家”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以老有所乐、空巢变暖巢的特点,托起了养老幸福梦,助推精准扶贫。

  年家庄村“老年之家”的建成运行,不仅让村里的老年人吃上饭、休息娱乐,而且还通过设立“老年协会” “文艺队” “爱心超市”等载体,让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老年协会”是由村“两委”发起成立的,老人们自发成立了曲艺队、歌舞队等演出小分队,在春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重点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孝老爱老敬老的浓厚社会氛围。

  同时,老年协会部分成员发挥自身在村里阅历广威望高的优势,积极参与村移风易俗工作,建言献策村级事务,努力彰显了新时代新农村群众的精神面貌。

  “在今后的工作中,年家庄村将持续秉承敬老、爱老、孝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致力于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民生短板,推动村级事业高质量发展。”年家庄村第一书记罗永东话语铿锵。

  老年健康知识

  老年人要正确认识衰老,树立积极的老龄观,通过科学、权威的渠道获取健康知识和技能,慎重选用保健品和家用医疗器械。同时,要不断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学习自我监护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疾病,对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照护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老年人饮食要定时、定量,每日食物品种应包含粮谷类、杂豆类及薯类(粗细搭配),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类及奶制品,以及坚果类等,控制烹调油和食盐摄入量。建议老年人三餐两点,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为早餐约30% ,午餐约40% ,晚餐约30% ,上下午各加一次零食或水果。

  ●适度运动,循序渐进。老年人最好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轻中度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游泳、舞蹈、太极拳等。上午10 ~ 11时和下午3 ~ 5时为最佳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30 ~ 60分钟为宜。

  ●及早戒烟,限量饮酒。戒烟越早越好。如饮酒,应当限量,避免饮用45度以上烈性酒,切忌酗酒。

  ●保持良好睡眠。每天最好午休1小时左右。

  如果长期入睡困难或有严重的打鼾并呼吸暂停者,应当及时就医。

  ●定期自我监测血压。测前应当休息5分钟,避免情绪激动、劳累、吸烟、憋尿。每次测量两遍,间隔1分钟,取两次的平均值。高血压患者每天至少自测血压3次(早、中、晚各1次)。警惕血压晨峰现象,防止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同时应当避免血压过低,特别是由于用药不当所致的低血压。

  ●定期监测血糖。老年人应该每1 ~ 2个月监测血糖一次,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还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时,每周至少监测1 ~2次血糖。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应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控制油脂、盐分的过量摄入,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睡眠,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及时治疗。

  ●关注脑卒中早期症状,及早送医。一旦发觉老年人突然出现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偏盲,语言不利,眩晕伴恶心、呕吐,复视等症状,必须拨打“ 120 ”,紧急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

  ●重视视听功能下降。避免随便挖耳;少喝浓茶、咖啡;严格掌握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的适应证;力求相对安静的生活环境。定期检查视力,发现视力下降及时就诊。

  ●重视口腔保健。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合理使用牙线或牙签;每隔半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及时修补龋齿孔洞;及时镶补缺失牙齿,尽早恢复咀嚼功能。

  ●预防跌倒。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平时应当保持适度运动,佩戴适当的眼镜以改善视力,避免单独外出和拥挤环境,室内规则摆放物品,增加照明,保持地面干燥及平整。

  ●预防骨关节疾病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注意膝关节保暖,避免过量体育锻炼,尽量少下楼梯,控制体重以减轻下肢关节压力。增加日晒时间。提倡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通过步行或跑步等适度运动提高骨强度。

  ●预防压力性尿失禁。注意改变使腹压增高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如长期站立、蹲位、负重、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阿尔茨海默病多数起病于65岁以后,主要表现为持续进行性的记忆、语言、视空间障碍及人格改变等。老年人一旦出现记忆力明显下降、近事遗忘突出等早期症状,要及早就诊,预防或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

  ●合理用药。用药需严格遵守医嘱,掌握适应证、禁忌证,避免重复用药、多重用药。不滥用抗生素、镇静睡眠药、麻醉药、消炎止痛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等。不轻易采用“秘方”、 “偏方”、 “验方”、 “新药”、 “洋药”等。

  ●定期体检。老年人积极参与由政府和大型医院等组织的普查,高度重视异常肿块、肠腔出血、体重减轻等癌症早期危险信号,一旦发现异常应当去肿瘤专科医院就诊。早发现、早干预慢性疾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疾病风险。保存完整病历资料。

  ●外出随身携带健康应急卡。卡上注明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家属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患有哪些疾病,可能会发生何种情况及就地进行简单急救要点,必要时注明请求联系车辆、护送医院等事项。

  (省卫生健康委提供)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文明青海 更多>>
·公交车司机帮助乘客上下车
·的哥开车灯照亮乘客回家路
·三名巡逻人员街头帮的哥换轮胎 众网友:...
·救人时,他的手被划伤
·西宁市民点赞平价肉
青海好人 更多>>
  至目前,青海省献血者队伍中已发现并确认Rh阴性血型献血者1599人。他们都是无偿献血志愿者,平时不轻易...[ 详细 ]
·范兴中:乐此不疲“做傻事”
·他为残疾人点亮希望之灯
·他们是老人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文明创建 更多>>
·西宁市五年资助贫困大学生5476人次
·平安汇聚百家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
·循化:村民幸福生活的领路人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点燃扶贫路上一把...
·【战“疫”一线群英谱】“驰援武汉是我...
未成年人建设 更多>>
·多举措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乡村学校少年宫 | 西宁市城东区:幸福校...
·视频 | 建好乡村学校少年宫 助力孩子放...
·我省多途径加快建设“儿童之家”
·西宁:织起关爱儿童“幸福网”
文明风采 更多>>
“彩虹故乡”劲...
新时代幸福西区...
一见“青”心—...
“一江清水向东...
友情链接→
中国文明网
中央外宣办
中国未成年人网
青海新闻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
青海科协网
青海人才网
青海经济信息网
主办:青海省委宣传部 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