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通知公告 | 先进典型 | 文明创建 | 文明实践 | 文明风尚 | 未成年人 | 公益广告
站内检索
现在的位置: 青海文明网文明风尚 移风易俗
光影下的匠心与传承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23-02-01 09:27:46
编辑: 许娜

皮影艺人正在准备演出。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一张幕布、一个经典的历史故事、几位老艺人,雕刻精致的皮影配上激昂的唱腔,就是一台皮影戏。流传于民间的皮影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代青海人。有这样一群艺人,他们一直默默坚守和保护着这份传统。

  皮影戏是贯穿在年俗里的民间技艺。正月初一以来,王义元和他的皮影戏班已经演出17场,从城市到农村,一场场的皮影戏传递了浓浓年味。

  王义元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湟皮影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跟着祖父和父亲学习皮影制作技艺和演唱技巧。“七八岁时我第一次看到正式的皮影戏表演,听说哪里要演皮影戏,我就追到哪里去看,没事就自己琢磨唱腔,只要有时间就用纸板学着刻皮影。”王义元回忆道。

  戏台幕后,许多制作精美的人物角色挂在绳子上。为了带给观众一场完美的演出,演出开始前,王义元按照剧情推演将皮影人物按顺序挂在身边的绳子上,在这段时间里,他要将整部戏在自己脑海里过一遍。

  “皮影本是灯下魂,只看影子不看人。若要四人刀马动,你先练上十年功。”这是王义元多年来学习皮影戏的体会,在他看来,一代代河湟皮影艺人结合当地实际,将地方语言特点、生活习俗、民风民情等融入皮影戏中,使之成为河湟文化中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从观众的角度,看皮影戏就是看那些经典的故事。从皮影表演者的角度,演好一场皮影戏要掌握多种技艺。”王义元说,皮影戏的第一步不是表演,而是雕刻皮影。一个活灵活现的影人得经过加工、落样、雕刻、上色、装订等多道工序。雕刻好以后,还得压平、晾干、反复上色,这样皮影才算完成。

  如今,王义元更加专注于皮影戏的传承。为了激发年轻人对皮影戏的兴趣,他经常去学校和景点演出,参与皮影戏进校园活动。为了给古老的皮影艺术“保鲜”,王义元还尝试着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编写了一系列符合当下时代主题的剧目,比如皮影现代戏《时代楷模——尕布龙》《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反电诈》等。

  一代代传承人追着星光赶路,在影来影往间传递传统文化。古老的河湟皮影戏,也正走出田间地头,走进城市、走入景区,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

  近年来,青海文旅部门在四级名录体系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非遗传承人群研培、非遗数字化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非遗就业工坊建设、青绣品牌打造提升等方面支持、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形成了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格局。

  我省通过出台《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和专项政策,将非遗保护全面纳入本地区法治化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探索推进多种保护方式,加强传承能力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青海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模式。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主办: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 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七一路346号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青ICP备19000163号-7
扫 码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