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通知公告 | 先进典型 | 文明创建 | 文明实践 | 文明风尚 | 未成年人 | 公益广告
站内检索
现在的位置: 青海文明网新闻报道 图片报道
一起关爱“星星的孩子”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23-04-02 08:24:30
编辑: 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3月31日傍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开发区广场上,亮起一盏盏蓝色的星灯,市民一边摇晃星灯,一边舞动。

  蓝色星灯越来越多,一时间,广场犹如一片夜空,亮眼的不仅有那一颗颗蓝色的“星星”,还有穿梭在星灯间的“星星的孩子”。

“骑摩托车,感觉真棒!” 郭红霞/摄

  为爱点亮星灯

  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像夜空中的星星独自闪烁,孤独的存在。

  他们是孤独症患者,也被叫做“星星的孩子”。今天是第十六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3月31日晚,100多名“星星的孩子”跟随家长、特教老师,走向广场,一起点亮蓝色星灯,希望更多人关注孤独症患者,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

  蓝色代表社会对孤独症患者的鼓励、关怀和爱。当所有蓝色星灯闪烁的那一瞬间,广场上的人不停欢呼。人群中,9岁的小烨看见一名小朋友穿着自己学校的校服,便一路跟了上去,母亲马丽萍见状将孩子喊了回来。

  “那名小朋友穿着他们学校的校服,小烨认为那是他的同学,就想上前去打个招呼。”马丽萍说,虽然儿子是孤独症患者,但如今已经在普通学校跟正常孩子一起上学,而她也成了一名陪读妈妈,现在是儿子的同桌。

  说话间,绚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这美丽的烟花,是众人为“星星的孩子”点燃的。马丽萍想跟儿子一起燃放烟花棒,可对烟火敏感的小烨迟迟不敢接妈妈手中已经点燃的烟花棒。

  “你是最棒的,别怕!妈妈就在你旁边,来,试一试……”马丽萍不断鼓励儿子。在妈妈的鼓励下,小烨勇敢地接过了烟花棒。短暂的燃放烟花经历,让小烨开心得跳了起来。看着儿子又勇敢地迈出一步,马丽萍的脸上充满了笑容。

“‘壹’起变蓝,为爱发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那声‘妈妈’,我盼了太久太久”

  2013年,小烨出生了,小小的他很机灵,经常受人夸赞。小烨1岁多的时候,马丽萍发现他迟迟不说话。亲戚朋友都说,孩子是“贵人语迟”,可马丽萍总觉得儿子跟同龄孩子不一样。

  “我到处查资料,发现儿子跟孤独症患者的症状很像。”马丽萍说,当时,她带着儿子直奔北京的医院,因为孩子认知特别好,医生说孩子疑似是孤独症,让孩子3岁以后再到医院检查。马丽萍得知,如果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将伴随终身康复训练。

  “一回到西宁,和丈夫商量后,我就辞去了工作,一心扑在儿子的康复上。”马丽萍说,后来儿子被确诊为中度低下孤独症,她便带着儿子四处求医。2015年,马丽萍将孩子带到西宁市星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做康复训练。

  “孩子快4岁的时候,学会了叫‘妈妈’。那声‘妈妈’,我盼了太久太久。那天是语言老师陈莉峰给我发来的视频,看着视频里的儿子叫着‘妈妈’,我在学校的大厅放声大哭,哭了好久。”马丽萍说,孤独症孩子如果不做康复,各项功能会不断衰退,所以这一路她一直陪着儿子,儿子上幼儿园时,她就待在校园,儿子开始上小学后,她又成了一名陪读妈妈。

  经过多年的康复训练,现在的小烨是轻度孤独症患者,他在学校交了朋友,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如果家长不陪读,孩子就跟听天书一样,什么都听不进去。这条陪读路很难,很多陪读家长都没能坚持下去,我能坚持到今天,多亏了学校和老师的照顾。”马丽萍说。

西宁市星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老师为孤独症儿童 做康复训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时间过得很快,广场上的人渐渐散去,人们手中的蓝色星灯、烟花棒渐渐熄灭。21岁的孤独症患者丽丽挽着妈妈的胳膊,还在玩手中的烟花棒,看到有陌生人跟妈妈聊天,她会礼貌地跟对方打招呼。

  “很多人问我,心态怎么这么好。其实我的心态不得不好,已然这样,为什么不给孩子多点快乐,让她过得开心快乐。”一名孤独症患者的妈妈说,希望更多人能关注、了解孤独症患者,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西宁市星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主任陈志芳说,关爱从了解开始,世界上每两分钟就有一名孤独症患者出生,他们希望以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为契机,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孤独症群体,为患者以及家长提供更多的支持,让家长更有勇气把孩子带出来,让孩子更快地融入社会。

  陈志芳说,西宁市星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的特教老师们,不仅要给孩子做康复训练,还要给家长们做思想工作,让家长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更多孤独症患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主办: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 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七一路346号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青ICP备19000163号-7
扫 码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