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通知公告 | 先进典型 | 文明创建 | 文明实践 | 文明风尚 | 未成年人 | 公益广告
站内检索
现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文明网新闻报道 市州播报图片报道
西宁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来源:西宁晚报
发布时间:2023-06-02 08:58:07
编辑:朱月琴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好消息!5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全国第十一批国家节水型城市名单,西宁位列其中,正式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这标志着西宁市又增添一张响亮的“国字号”名片!

  国家节水型城市是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最高荣誉称号。作为资源型重度缺水城市,西宁能够获此佳绩殊为不易。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西宁市始终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四水四定”,实现节水与增效同频、绿色与发展共振的特色节水思路,更是全市人民携手同心一点一滴厉行节约的诠释!

  近年来,西宁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以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为总目标,不断构建完善流域系统生态治理格局,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不断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西宁为什么要节水?

  在西宁人的印象中,这里有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等大小河流,还有黑泉水库、盘道水库等多个大中小型水库,水资源还算丰富。“家门口守着湟水河,咱还用节水?”“现在建的各种水库供水,水源充足,有节水的必要吗?”不少人发出疑问。

  西宁虽有水,但西宁深居内陆,干旱少雨,河流水系主要由湟水及其支流构成,水资源总量13.1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570立方米,分别占全国和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1/4和1/20,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城市。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的省会,以占全省2%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全省约一半的地区生产总值,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因为缺水,西宁市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强化水资源底线约束,提升水循环利用效率,持续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深入企业、社区调研督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及时成立市级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量化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高标准推进创建工作。同时,把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各县区、各部门年度绩效目标考核,签订年度节水目标责任书,以考核促落实,构建形成党政统领、市区共建、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节水”管理工作格局。

  积极开展节水管理工作前瞻性规划及研究,出台《西宁市节水型城市建设规划(2017—2025)》《西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西宁市“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年)》等,明确城市节水工作目标任务。健全完善节水制度政策,先后出台《西宁市节约用水条例》《西宁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进一步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配量格局。建立节水财政投入制度,保持稳定的资金投入,为计划用水管理、节水基础建设、节水宣传、节水载体创建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拧紧“水龙头” 严格管理供水用水

  水少,更需要善用。一直以来,西宁市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建立西宁市用水总量强度双控指标体系。严格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按照行业定额下达公共供水用水单位和自备用水单位用水计划,公共供水的非居民用水计划用水率达到90.49%,自备水计划用水率达到100%。同时加强计划执行监督检查,建立预警制度,确保不逾越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对年用水量30万立方米以上的8家用水大户实施重点监控管理,开展节水核查,有效推动节水降损、减排增效。规范节水统计制度,建立《西宁市城市节水统计报表制度》,定期分析统计数据,为研判城市节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出台《西宁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严格落实节约用水“三同时”管理制度,强化建设项目从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节水管理,结合绿色建筑开展节水审查项目共128个,明确节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选用和节水技术标准应用,新建公共建筑全面落实节水设施。 发挥水价杠杆,促进节约用水管理。

  注重系统治理 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

  走进湟水河湿地公园,各种海绵技术巧妙地糅合进公园的生态环境中,这里不仅是一处供市民休闲游玩的生态公园,里面还藏着许多“海绵城市”的奥妙。路面铺装、绿地海绵化改造,就地消纳雨水径流,雨水被导入设置的“雨水湿地”净化……公园建设与海绵理念相结合,根据自然地形、地貌实现湿地雨水的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凸显了良好的湿地生态功能。经常到公园里锻炼健身的市民陈女士说:“进行海绵建设的湟水湿地公园,雨水收集没有让水流失,充分利用,使得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湿地,水碧树绿,空气湿润,到这里休憩感觉很享受。”不仅是湟水河湿地公园,火烧沟、植物园、部分街道、小区……处处是“海绵体”。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打造海绵典范城市。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领域,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划定山体海绵建设示范区、海绵型湿地建设示范区和城市建设示范区,完成建设项目228项,设置26处雨水调蓄池项目、6处雨水桶项目、7处大型公园,全年收集利用雨水约60.52万吨,为在全省乃至西北半干旱地区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西宁模式”。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提高污水再生利用量。优化污水处理厂布局,高标准建设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工程,市区共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日处理能力达39.75万吨。制定《进一步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若干措施》,鼓励城市景观、绿化、道路喷洒等用水优先使用再生水,对使用再生水的企业给予每吨水减免0.8元的排污费补贴,考核评价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6.05%,全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和可持续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坚持创新示范引领,积极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不断加大城市供水老旧管网改造力度,开展管网DMA分区计量管理,采用球墨铸铁、PE等新型管材,完成市区供水管网检漏758公里,敷设DN100以上供水管线23.5公里,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9%。2022年,西宁市成功入选国家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城市。

  引领节水载体创建 夯实城市节水基础

  在西宁中房萨尔斯堡小区,1200立方米地埋式雨水蓄水模块式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可实现小区景观绿化灌溉用水、小区道路冲洗及景观补水用水;在青海娃哈哈启力饮料有限公司,企业通过炭滤水配料改造,年节约用水可达18000吨;在第四污水处理厂,其配套中水厂采用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中水回用水质达到景观用水标准。考核评价年中水回用量为1938.98万吨……企业、单位、居住小区既是用水的主体,也是节水的中坚,更是节水的主力军。

  西宁始终坚持把引领节水载体创建活动作为夯实城市节水的基础工作来抓。目前,市区共创建215家省级节水型单位、182家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3所节水型高校、11家节水型工业企业;在全省率先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3家节水型单位被命名为国家级“水效领跑者”,青海建筑技术职业学院入选全国首批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水效领跑引领效应不断凸显。

  “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个月会浪费1立方米至6立方米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会浪费3至25立方米水。”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西宁缺水吗?平时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节水小妙招呢?”

  ……

  像这样的节水宣传进学校、小区等活动,近年来一直不间断地在西宁市开展,同时,西宁市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科普日”等活动为契机,采取线上+线下宣传相结合方式,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新媒体等,多途径、多视角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引导市民群众逐步形成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消费理念,营造城市节水的良好氛围。

  截至考核评价年年末,完成了节水型城市创建的9项申报条件、6项生态宜居、10项安全韧性、4项综合类评选指标,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为每日96.4升/人,公共供水的非居民用水计划用水率为90.49%,自备水计划用水率达到100%,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市场抽检合格率达100%,节水型企业覆盖率72.96%。

  节水型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下一步,西宁市将以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为契机,严格落实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重大使命,扛起源头责任,强化干流担当,积极构建人水和谐共生新格局,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主办: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 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七一路346号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青ICP备19000163号-7
扫 码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