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加学校的种植活动。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我们在种植蔬菜之前,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种子、秧苗,有辣椒、西红柿、茄子等等。老师告诉我们,要选择籽粒饱满、均匀度高、有色泽、无虫害、无霉变的种子播种,这样更易于存活、发芽。”西宁市澄川小学五年级学生党时萱说,在劳动中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和美好,也感悟了劳动人民的辛苦付出。
澄川小学坐落于环境怡人的湟水河畔,为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学校以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为切入口,创造性地把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孩子带进田间和生活,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体验劳动的过程和乐趣。
耕读为乐,劳动至美。澄川小学在生态教育和劳动教育上独辟蹊径,依托“澄乐耕读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成立了以校长、教研主任、教导主任、德育主任、班主任为主体的劳动教育实施工作小组,开展了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
在种植过程中,学校请专业人员、家长代表和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让学生们认识蔬菜的种子秧苗,了解蔬菜种植时令,掌握蔬菜种植方法,应该怎样给蔬菜浇水、拔草、治虫病,让劳动教育浸润学生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从劳动中感受到快乐。
学校科学制定劳动教育清单,从家务劳动、校内劳动两个层面确定各年级劳动内容,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通过“班内指导、家庭练习、校外实践”的路径落实清单内容,在每周的劳动实践体验中,家校及时做好评价和指导,重在养成劳动习惯。此外,知识类、方法类、技能类课程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动手类、表现类、创新类课程与美术、科学等学科结合开展。劳动技术课不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了实践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合理调整。
耕以养身,读以明道。澄川小学思政教研组精心探索了二十四节气影响下,农村小学“耕读文化”特色形成途径,依托第二课堂开展“看见最美的中国——二十四节气”。积极举办劳动实践指南、我是劳动小能手、学雷锋日等活动,建立评价机制“耕读章”,激发学生劳动积极性。
西宁市澄川小学校长贾志诚介绍,学校以“国学诵读”“信息化课堂”“乡村少年宫”“劳动实践”四大主题为切入点,从“自我服务”“班级劳动”“家务劳动”“公益活动”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以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教育,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德,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整体和谐发展的过程。相信持之以恒的情景式劳动教育,一定会促进学生实现劳动情感的飞跃,最终提升劳动价值观。